廉橋地處湘中腹地,山清水秀,景色迷人。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,118萬勤勞
永敢的邵東人民,用自已的雙手將這里的山山水水妝扮得分外妖嬈。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縣委、縣政府充分發揮本地經商辦企業的傳統優勢,先后興建了十大專業市場。在邵東繁榮興旺的市場群中,廉橋藥材市場以其歷史悠久、藥材齊全而斐聲神州大地,享有“南國藥都”的美稱。
廉橋,清代稱楮塘鋪,為通往省垣必經之地。民國時以市民唐世茂為首捐款在當地修建一座石拱橋,老百姓贊頌其奉公而有廉風,故將石拱橋取名廉橋。隋唐以來,這里的老百姓就以種植和經營藥材為業。據傳,三國時,華佗為關羽治傷的藥就采于廉橋,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搜集《本草綱目》藥物標本時,也曾到這里住過半月之久。據光緒《邵陽縣鄉土志》載:楮塘鋪盛產玉竹參、茯苓、荊介、枳殼、柴胡、丹皮、白芍等。明清時代,寶慶東大路入廉橋橫過,東西兩頭連成一條小街,開有幾十家店鋪。民國17年(1928年)六月,潭寶公路建立了邵陽縣歷史上第一家汽車站,來此建房開店者日增,數年后發展成為一個擁有百余家店鋪的集鎮,商賈云集。二十世紀初,“楚天春”、“三益莊”、“松齡堂”等一批老字號藥店以其藥好價廉而在歷代名聞遐邇。解放前夕,當地市民為發揮本地優勢,開設藥材莊行十余家,臨時從事藥材收購者數以千計,有的以此為處。解放后,1960年,婁邵鐵路從鎮中穿過,亦設車站,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。
廉橋藥材市場坐落于邵陽市的東大門————廉橋鎮,現擁有國有、集體、個體藥材店棧800多家,從業人員5000余人,經營場地13340平方米,經營品1000多種。近幾年來,藥市年成交額10億多元,年上繳國家稅費800多萬元。1995年經國家二部三局首批驗收合格,是全國十大藥材市場之一。
廉橋藥材市場東鄰省會長沙,西毗市府邵陽,南靠衡陽,北挨婁底,交通極為便利。婁邵鐵路、320國道平行穿鎮而過,火廉公路連接省道1814直播107國道,邵東機場距市場不足30公里。
廉橋屬典型的土陵地形,這里土地肥沃,雨量充沛,適宜于中藥材的生長。者百姓自古以來即習慣予種植藥材,品種達200余種,其中丹皮、玉竹。百合、桔梗,味正氣濃,產質均居全國之首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,邵東縣委政府因勢利導,大力開發中藥材生產,培育市場,使廉橋中藥材市場成為一個產、銷結合的大型中藥材專業市場。與此同時,具有藥業傳統和經商意識的廉橋人如魚得水,他們從小買小賣發展到大批量經營,從自產自銷發展在廉橋鎮出現,使廉橋藥材專業市場初具規模。本地人開辦藥店的與日俱增,連外縣、外省藥商也源源不斷地來此安家落戶。現外地藥材公司、藥廠在廉橋設立的銷售店、棧達80多家,市縣藥材公司投資600萬元修建了建筑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的藥都大廈。到廉橋來購藥的外地客商每天達5000人以上,平均日成交藥材達150多噸。國家衛生部在湖南召開“全國查處制售假劣醫藥品工作現場會”期間,300多名代表到廉橋對廉橋藥材市場進行驗收,通過查看,他們對廉橋藥材市場的整頓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圍繞中藥材市場的發展,廉橋鎮黨委、政府狠抓了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。近年來,他們采取政府投資、銀行貸款、群眾集資相結合的分法,共籌集資金1200多萬元,建起了一座日產2000噸的自來水廠,一座功率為100W、覆蓋半徑25公里的電視轉播臺,還在市場背后建起了湖南第一個鄉鎮公園一一藥都公園。現廉橋鎮6條街道的路面全部鋪設了水泥,新建600間三層以上的鋪面,使廉橋鎮的城鎮建設初具規模。為方便外地客商。廉橋鎮在市場中心興建了3座賓館,設有豪華、普通床位1200多個。該鎮開通了程控電話,又建起了能收看二十多套節目的有錢電視站。面對藥材市場繁榮興旺的景象,縣委、縣政府及廉橋鎮黨委、政府并不滿足于現狀。廉橋藥管會添置藥檢設備,引導藥商改麻袋擺藥為木箱裝藥。進一步加大了招商力度。
邵東是湖南省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試驗區,民營經濟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,投資經商環境寬松,市場繁榮、百業興旺。廉橋藥材市場更以傳統經營的獨特優勢,得天時、地力、人和,一派繁榮景象。工商、醫藥、衛生藥檢、公安等部門駐場監督管理,制度完善,質量可靠,秩序井然。廉橋中藥材專業市場,今后將朝著更加繁榮、更加現代化的方向前進。具有吃苦耐勞和敢為人先精神的廉橋人民,一會會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勁東風,用勤勞的雙手將廉橋藥材市場建設得更加美好。廉橋藥材市場這顆璀璨的明珠,將以它特有的魅力和光澤,閃耀在湘中大地上,閃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。